媒体中心 展会新闻
新一代智能终端——开启万物智联、协同智慧新纪元(附报告)
2025年01月08日        来源:CITE电博会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已从过去单点突破转变为多技术协同推进及群体性演变。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物联网、卫星通信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加速终端行业创新进程,新一代智能终端逐渐走深向实,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慧化时代。

 

新一代智能终端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以强感知、强计算、强交互、强体验提升为目标,能够执行多元化复杂任务,为用户提供强智能服务的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智能终端扩展了智能终端的功能和边界,支持人类对物理世界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更加强调系统整体的智能互联和智能化管理,旨在通过更全面、综合的智能化应用,促进人、机、物、境的深度互联融合,并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生活的新质生产力工具。

 

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新一代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产业生态、市场前景及对未来的憧憬展望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洞察与参考

 

 

报告目录

一、智能终端整体发展脉络

 

二、新一代智能终端总体发展情况

(一)呈现“四新”趋势特征,人机物境深度融合

(二)产品应用不断涌现,重塑终端智能边界

(三)扩展市场增长空间,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三、新一代智能终端技术创新重点

(一)终端硬件创新升级,助推端侧性能加速提升

(二)平台软件加速重构,端云协同成为主要路径

(三)多重技术综合应用,催生人机交互全新范式

(四)安全防护策略演进,筑牢用户安全隐私屏障

 

四、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应用生态

(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多方协同生态

(二)应用创新持续深化,开发逻辑逐步迁移,

(三)多元流量入口并存,构建全新市场格局

(四)智能分级纵深推进,引领产业高质发展

 

五、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建议

(一)创新软硬核心技术,加速终端智慧升级

(二)健全智能终端标准,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三)壮大终端产业主体,培育繁荣共生生态

 

获取完整报告

 

 

本文将重点分享

新一代智能终端总体发展情况

如需获取完整报告内容,

可添加组委会微信免费领取

 

 

 

 

 

呈现“四新”趋势特征,

人机物境深度融合

智能终端指能够接入通信网,搭载能够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接口的开放操作系统,并能够安装和运行第三方应用软件的终端。新一代智能终端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以强感知、强计算、强交互、强体验提升为目标,能够执行多元化复杂任务,为用户提供强智能服务的新型智能终端。传统智能终端侧重于单一设备或系统内部的功能增强与智能化,主要依赖于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进行自动决策和执行,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层次相对有限。新一代智能终端扩展了智能终端的功能和边界,支持人类对物理世界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更加强调系统整体的智能互联和智能化管理,旨在通过更全面、综合的智能化应用,促进人、机、物、境的深度互联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与传统智能终端在交互方式、服务方式、应用范式及业务场景等方面具有显著区别。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与丰富: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变化与增加,新一代智能终端的范畴将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并囊括更多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创新科技、满足更广泛消费及行业需求的设备与服务。产品应用创新方面,以强智能为主要发展方向,以AI+终端为主要实现方式,代表性产品包括 AI手机、AIPC、AI可穿戴设备、AI车载终端、北斗终端、智能工业终端等;产品形态创新方面,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多样化、融合化为特征,涌现出裸眼 3D 终端、三折叠手机、AIPINRabbitR1、人形机器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戒指、扩展现实终端等新型产品。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AI+终端正显著提高智能终端产品功能、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消费者及行业用户的体验,促进消费类终端向强智能升级,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落地实施。
 
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驱动新一轮的行业转型深化并引领新一代智能终端走深向实。全球大模型井喷式发展,语言大模型多维度能力持续进化,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模型加速迭代。随着缩放定律下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创新路径。在大模型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重塑终端开发逻辑、服务模式、交互方式,智能终端产业开启新一轮智能革命周期,进入全产业链条变革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赋能,推动终端设备智能化水乎持续提升,助力终端应用场景及功能范围不断拓展,从终端形态、硬件性能、操作系统、中间件到上层应用软件,都在持续优化升级新一代智能终端的特性更为凸显。
 

新一代智能终端呈现出“四新”趋势特征,即新的交互方式、新的服务方式、新的应用范式以及新的业务场景

 

1.新的交互方式:从“单一模态交互”变为“多模态智能交互”

人机交互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过程,主要分为5种形式一是命令行交互。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人机交互主要依赖于命令行界面,用户需要通过键盘输入特定的命令来控制或访问系统资源:如程序、文件等。二是图形界面交互(GUI)。图形界面交互增加了形象的可视化元素,如按钮、图标、菜单、窗口等,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与终端系统进行互动。三是多点触控交互。随着触摸屏精度和响应速度的不断提高,多点触控交互通过模拟人类自然的触摸和手势动作,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触摸、滑动、缩放、旋转等手势来控制屏幕上的内容,降低了使用门槛。四是自然语言交互。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终端系统进行交互,系统能够理解用户的语言意图,并给出相应的回应,无需手动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交互的便捷性。五是多模态智能交互。模态指信息的来源或形式。态基于人的感官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基于信息的承载方式或传递的媒介可分为图像、视频、语音、文本、触觉信息等。此外,情景环境中也会涉及通过雷达、红外、GPS等多类型传感器所获取的各种模态数据。多模态智能交互指用户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情感表达、信息载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事件环境等多个通道与终端设备进行交流,终端融合处理多维信息并提取核心特征内容进行意图理解判断,根据输入的信息和用户的意图,生成多模态的输出。

 

新一代智能终端开启人机交互新体验,形成以多模态智能交互为主的多元化并存范式,交互方式从“人适应机器”逐渐演变为“机器适应人”。人类生活在一个由多种模态构成的世界,新一代智能终端更加强调人与终端在特定任务中相互配合的效率。基于多态大模型强大的泛化能力,终端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不同模态的信息,并能够结合智能感知的其他数据信息,通过统一的表示空间完成跨模态的信息交互和知识融合,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此种方式更加符合人类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使得交互方式逐渐从“人适应机器”演变为“机器适应人”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终端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将逐步走向认知智能,进而促进更多创新交互模式的诞生。新兴的交互方式能够满足用户更复杂的交互需求,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

 

2.新的服务模式: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个性化服务新模式,服务模式由“以用户指令为驱动”转变为“以用户意图为导向”,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在终端传统的服务模式中,系统通过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输入执行相应的操作,缺乏对用户深层次意图的理解,用户需要主动寻找、打开特定的应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服务式主要以反应式为主,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新一代智能终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语义匹配检索、上下文理解、端云协同等关键能力,不仅能够理解和处理用户明确表达的需求,还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偏好、情景、上下文等信息,理解用户的深层次意图,甚至提供用户未曾明确表达但实际需要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主动性的、预见性的、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更加复杂多元的需求。新一代智能终端服务模式逐步由“以用户指令为驱动”转变为“以用户意图为导向”,交互方式更加智慧、人性,实现真正“懂你”的用户体验。例如,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智能客服则能够根据用户的咨询内容主动推荐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智能医疗助手通过连接用户的医疗记录和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如用药提醒、健康饮食建议等。

 

3.新的应用范式:从“AI赋能”迈向“AI 原生”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技术改变了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及开发模式,激发了基于大小模型的智能应用开发需求,衍生出应用+AI、AI原生应用两类代表性范式。应用+AI即AI赋能传统应用,主要在原应用场景基础上叠加新的 AI模块或在已有服务流程上叠加基于 AI 技术的决策调度,以增强软件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提升原有软件的智能化水平,这种集成使得传统软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如在内容消费类应用中集成AI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等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或商品推荐;照片编辑应用中叠加AI修图功能;线上会议应用中增加自动会议纪要、语音转文字功能;英语学习应用叠加AI仿真对话等。AI原生应用是以 AI 技术和理念为出发点,依托于大模型技术构建的全新应用程序,从基础架构和设计初始便立足将 AI能力作为核心,更加强调利用 AI 能力进行原生创造。AI原生应用能够实现 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具备高度的自适应能力、可扩展性和 AI含量。

 

应用+AI与 AI原生应用短期共存,随着 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原生应用有望成为主流趋势应用+AI仅是在现有产品或服务中引入AI技术,未从应用底层重构开发逻辑,在智能化程度、数据利用与整合、用户体验、可扩展性与维护性以及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I原生应用能够进行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处理,此范式下的应用软件通常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 AI原生应用开发思维、开发方法、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会涌现更多的创新性 AI原生应用,并有望成为主流趋势,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AI智能体作为典型 AI原生应用,正逐步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的核心构成要素与创新的交互入口,通过整合资源内容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先后出现基于规则的智能体、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体、基于大模型的 AI智能体(AIAgent)。AI智能体指能够感知外部信息,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与执行的软件或系统,旨在响应、理解、分析人类输入,像人类一样与环境互动并完成特定任务目标,通常具备主动性、交互性、反应性和适应性等特性。智能体主要包括系统级智能体及应用级智能体。系统级智能体通常与操作系统集成,旨在管理、控制和优化整个系统或环境的运行,可能涉及多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以及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体系化、可扩展的智能服务。系统级智能体更注重整体性能的优化和系统资源的调度。应用级智能体主要聚焦于特定应用领域及细分应用场景,以通过智能技术解决特定的任务。智能体引领终端进入智能感知、多模态交互、全场景服务的一体化新时代。智能体基于大模型等技术底座,具有信息感知、学习记忆、推理规划、工具调用及反思改进五大核心能力,并赋能人类学习、办公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感知系统状态、环境信息并结合用户提供的输入信息进行意图理解判断,运用内置的智能算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做出任务分解、任务编排及任务优化等规划决策。能够基于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根据过往经验和反馈不断优化决策策略,以提高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即时性。结合多模态大模型能力,可以对语音、图像、手势、触摸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理解及处理,使得用户能用更加自然、直观的方式与智能终端进行交互,提高了交互的便捷性和效率。智能体所具备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终端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复杂需求,并通过智能体的集成和协同工作,形成一个紧密相连、互相支撑的智能生态系统,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AI智能体架构图

 

4.新的业务场景:从“万物互联”进入“万物智联”

技术创新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多种技术协同推进、群体性演变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融合渗透推动业务场景从“万物互联”进入“万物智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万物互联”逐渐显现出其局限,单纯的连接无法满足人们对智能化、自动化的更高追求,用户所关注的不仅是单设备的体验,更加关注场景化的体验,比如出行是否智能、家居是否智能。万物智联、协同智慧时代更加强调场景化、泛在化、智慧化、生态化、协同化、安全化。“万物智联”不仅要求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更强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设备间的智能识别、智能交互和智能决策。在这个框架下,每一个智能终端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能够感知环境理解用户需求,并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偏好和场景,自动调整工作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实现“懂你所想,予你所需”。在万物智联时代,各种智能终端和设备将形成一个开放、协同、共赢的生态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智能化、便捷性的体验。

 

新一代智能终端是万物智联的基础和载体,在数据采集与感知、智能分析与决策、互联互通与协同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万物智联的核心在于多种设备的接入与识别、各种数据的融合与处理、终端的智能决策与控制,通过对海量感知及输入数据的分析,终端需要做出实时反应,并能基于用户的信息及情景环境,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新一代智能终端作为万物智联的感知层,能够实时采集和感知周围环境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通过集成 AI算法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主分析和决策,并与其他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做出更加智能的响应和行动。同时,5G网络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为设备间的智能交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灵活地分配网络资源,满足了万物智联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产品应用不断涌现,

重塑终端智能边界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变革终端能力和应用生态。随着人工智能工程化的加速推进,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催生了AI手机、AIPC、AI可穿戴设备等系列人工智能终端,并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的代表性应用产品,旨在通过深度集成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终端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实现终端更强的性能。AIPin、RabbitR1、智能戒指等新形态终端,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特点,能够通过学习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模式,简化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过程,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理想载体、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AI车载终端集成导航、娱乐、通信等基础功能,并具备车辆监控、智能驾驶辅助、安全预警等高级功能,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本报告中主要聚焦 AI 手机、AIPC、AI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及 AI 车载终端进行重点介绍。

 

1.AI 手机:从生成式 AI向全域 AI 升级优化

AI手机作为人工智能与移动通讯设备融合的新范式,在传统智能手机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全方位创新提升移动用户交互体验推动手机智能化程度迈向新高度。硬件层面,SoC、存储性能不断提升,电池、散热、面板等技术持续进步,助力手机硬件能力不断增强。软件应用层面,从生成式AI逐步向全域 AI升级优化,更加关注 AI在系统级、场景级、跨应用级中的应用及赋能。手机智能体重塑软件架构和应用模式,整合并联动各种资源工具,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全球手机厂商加快升级 AI战略,相继推出搭载大模型的 AI手机,抢抓重要发展机遇。2024 年,国内外手机厂商陆续发布新款机型,升级终端硬件能力及服务能力,重点强化 AI相关功能应用,如图像处理、智能推荐、智能日程管理、原子化服务,并通过系统级操作、跨应用调度、复杂场景分析、智能决策执行等方式提升手机智能化服务水平。在消费电子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品牌差异化、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因素。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终端厂商将持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

表1 全球手机代表产品发布情况汇总

 

2.AIPC:新型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工具

AIPC 基于人工智能推理硬件算力和内存的升级,通过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驱动传统个人电脑向新型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工具发展。AIPC核心特征包括智能化交互、个性化服务、高效能计算、自主学习与进化等,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使电脑能够更智能地理解用户需求,自动完成或辅助完成办公、生活、娱乐等应用场景任务。硬件层面,AIPC芯片架构、算力、工艺、存储升级以支持端侧大模型。CPU+GPU+NPU 集成协同为当前端侧大模型推理架构的主要模式。软件层面,大型驱动应用生态向 AI终端智能体生态演进,对软件的应用架构和式进行全新重构。应用场景方面,大模型赋能个人电脑提升办公效率,AIPC正逐渐成为新型数字化生产力工具。全球主要企业加快布局 AIPC,谋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竞争制高点。国际巨头谷歌、微软、Meta、苹果、高通、英伟达等在端侧模型、芯片算力、赋能应用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布局大模型端侧推理部署。如微软与高通实现了 Copilot 在 PC 端推理部署,将其 150 余项任务能力整合到 Windows11,支持本地化智能办公。苹果发布 Apple Intelligence战略,将 3B 端侧模型集成于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操作系统中。2024年起我国联想、荣耀等发布多款 AIPC产品,以办公、搜索等为主要应用场景。

表2 全球AIPC代表产品发布情况汇总

 

3.AI 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创新应用持续涌现

AI算法的进步、智能传感器精度的提升及低功耗硬件的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可进行深度学习和智能分析。AI可穿戴设备是一类能够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收集用户数据、环信息,并结合 AI算法分析处理,最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设备。这类设备具备感知、计算、通信和交互能力,能够自动学习用户的行为和习惯,并通常通过与智能手机等其他设备互联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服务。当前,AI可穿戴设备的类型已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扩展到眼镜、服饰、耳机、鞋子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中的用户需求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凭借集成健康监测、消息提醒、导航、无接触支付等功能,在健康预警、运动指导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主导可穿戴市场。Apple Watch 和 Fitbit 等设备通过检测异常心率(如心房颤动)帮助用户及早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同时,这些设备能够通过长期数据积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如根据睡眠模式优化作息或根据运动数据调整健身计划。智能眼镜的体积和重量也逐渐轻量化,如雷朋与 Meta合作推出的智能眼镜,外形与普通近视眼镜相差无几,但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等组件,基于内置的 MetaAl助手,可通过语音进行实时交互。AI驱动的智能耳戴设备,如智能耳机,不仅提供音频播放和通话功能,还具备主动降噪、声音增强和实时语言翻译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生活便利。随着人工智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持续发力,越来越多令人瞩目的创新应用将不断涌现。

表3 AI赋能的可穿戴设备发布情况汇总

 

4.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具备智能感知、行为规划、自主学习和决策执行的能力,在技术革新和场景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当前,人形机器人以大模型驱动的大脑技术为核心,结合类脑计算、多态感知与融合、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精准控制等前沿技术,形成了从“大脑”到“小脑”再到系统集成的协同创新体系。软硬件的深度优化使得人形机器人不仅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还能高效执行任务并实时学习提升。其脑力模拟与运动协作的能力已初步成熟,未来将在工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释放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逐步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关键赋能终端,加速推动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生活质量上的全面跃升,为智能化变革提供重要支撑。全球科技企业正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的创新突破。谷歌推出的 RT-1、RT-2 和 RT-X大模型大幅提升了机器人认知与执行能力,为多场景智能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英伟达开发的GRO0T基础模型,覆盖医疗、物流、家务等多个应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与可扩展性。在产品层面,特斯拉 Optimus 结合自研 AI 模型与高度集成化设计,专注于制造和物流场景的任务执行。其基础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和实时决策能力,有效支持机器人完成多任务流水线作业,同时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量产。Figure 02则基于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学习模型,聚焦家庭、零售等多样化场景,其核心算法将视觉、语音与运动控制相结合,赋予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高效互动与场景切换能力。国内企业亦积极布局,优必选推出接入AI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系统,智元机器人实现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任务规划与行为执行;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联合发布的夸父机器人,融合了华为盘古大模型和开源鸿蒙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为行业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表4 全球人形机器人代表产品情况汇总

 

5.AI车载终端:开启舱驾融合一体化、智能化新时代

AI车载终端通过集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人工智能已经全面渗透至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并推动汽车行业的竞争从电动化、智能化逐渐转向 AI化。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等纷纷加大在 AI领域的投入,通过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数据驱动型端到端智能驾驶正在颠覆过去人工规则驱动的传统智能驾驶开发范式,有望在更广泛的驾驶场景中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端到端智能驾驶通过构建统一的神经网络模型,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直接提取信息,能够学习到各种驾驶场景下的潜在规律和特征,从而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实现感知到控制的无缝衔接。多家车企和智能驾驶技术公司正在研发和推广数据驱动型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如特斯拉的 FSD系统、小鹏的图灵 AI智驾、长城汽车的 CoffeePilot Ultra 等都已经实现了量产或试量产。智能座舱由功能座舱逐渐升级为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感知智能座舱,拥有更高、更全面的智能化交互能力与权限。功能座舱是智能座舱的早期形态,主要侧重于提供基本的车辆信息和娱乐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语音控制来操作车载系统,实现音乐播放、导航查询等功能。这一阶段的智能座舱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特征,但交互方式相对单一,且智能化程度有限。大模型技术赋予了感知智能座舱更准确、更流畅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以及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语义理解能力。在感知智能座舱中,用户可以通过更自然的多态方式与车辆进行交互,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辆功能、通过手势操作调整车载系统等。海外车企特斯拉、奔驰等,以及国内车企广汽、比亚迪、极氪、岚图、理想、蔚来、小鹏等均已在座舱中接入大模型。未来,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通过共享算力、数据等资源,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扩展市场增长空间,

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新技术融合应用及市场需求扩增等多重因素,智能终端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升级、重组和延伸不断实现自身的迭代进化,从集成电路、互联网到云计算、5G、卫星通信、人工智能等,形成了庞大且交叉组合的技术簇群来赋能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此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电子设备,而是渴望拥有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产品。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效果显现、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及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推动,全球智能手机、PC和智能穿戴等代表性产品出货量呈不同幅度增长,推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支持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为行业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提出“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量大面广、智能便捷、沉浸体验的消费级终端,满足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新需求。打造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2024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发改就业〔2024〕840号),提出“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加大柔性屏、超级摄影、超级快充、人工智能助手、端侧大模型、跨屏跨端互联等软硬件功能开发,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支持智能穿戴设备在通信娱乐、运动健身、健康监测、移动支付等领域应用,开拓柔性可穿戴、环境自适应智能纺织品应用领域。拓展智能机器人在清洁、娱乐休闲、养老助残护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功能,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鼓励探索反向定制、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创新电子产品应用场景。鼓励以市场化方式举办电子产品展销会,提高智能产品知晓度和渗透率。”各地方聚焦于推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创新发展、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以提升区域智能终端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如《深圳市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千措施》提出“提升链主企业产业链带动能力”“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进优质产品提质增量”等推动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培育形成智能家居终端、智能安防终端等百亿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

 

IDC 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智能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预计 AI 终端占比将达到 55%,搭载 AI功能的终端设备超过70%。作为智能终端领域的核心产品,智能手机的市场销量始终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根据 Canalys 发布的报告,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2024年,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 16%,并在 2028 年激增至 54%。从 2023 年到 2028 年,AI手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63%。

表5全球 AI 手机市场规模及预测

Gartner 数据显示,2024年AIPC的出货量将达到4300万台AIPC 出货量占比 PC终端总出货量达 17%以上;预计到2025年,AIPC 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 1.14 亿台,占比达 43%左右。AIPC 渗透率加速提升,未来2~3年占比有望超过50%,成为市场主力,走向成熟和规模化。

全球 AIPC 市场规模及预测

MarketsandMarkets 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627 亿美元增长至 2029 年的 138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 17.2%。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对健康认识的提升、可穿戴设备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在预测期内,端侧AI细分市场将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智能手表仍有期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AR/VR 头戴设备将引领较高的增长率。Statista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 AI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190 亿美元,较 2023 年市场规模增长近 30%,到 2030年,预计这一规模将超过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497 亿元)。

 

未完待续

如需获取完整报告内容

可添加组委会微信,免费领取

 

 

 

CITE2025聚焦智能终端

开启智能科技新篇章

智能终端作为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5)的重点展示领域,在本次展会上将汇聚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品牌企业和创新力量,为大家带来智能终端领域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开启一场智能科技的盛宴。CITE2025将于2025年4月9-11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隆重举办,十万平方米展示面积将集结海内外超1500家优质参展企业。1号馆重磅打造智能终端领域相关的主题馆,特别设置【智能终端展区】【智慧家庭展区】【智能穿戴展区】【智能机器人展区】等展区,重点展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面智能终端、无线智能终端、智能云终端、智能电视、智能门锁、智能监控、智能音响、智能电器、智能厨卫、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智能监测仪、AR/VR 头戴设备、智能耳机、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机器狗、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人开发平台与软件技术等热门产品和技术。点击了解更多  

 

同期还将特邀企业家、专家、学者等重磅嘉宾对智能终端话题在技术、趋势、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洞察行业前沿动态,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索合作的平台,共同促进智能终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助力万物智联,加速智慧新纪元的到来。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历经十二年行业沉淀拥有超120万观众数据库,并与超150+海内外商协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CITE2024吸引了50+国家和地区的63,485名专业观众和超10+国家和地区参展企业莅临现场。为服务买家定制化需求,提高展商参展满意度和成交率,组委会在展会现场特设“供需对接专区”,CITE2025将联合俄罗斯大使馆、欧美工商会、阿联酋广东商会、迪拜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香港中东商贸促进会100+海外内商会/协会进行合作,将重点特邀海外买家与参展商进行商贸对接洽谈,预计将举办超500场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展商订单成交率。CITE2024特邀来自美国、英国、 德国、捷克、秘鲁、俄罗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 17 个国家及地区具有明确采购意向的特邀海外买家,举办了超 145+ 场供需对接,供需对接会现场人气爆棚,参与对接展商表示收获满满,超出预期!

CITE2024采购对接会现场图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作为电子信息人的行业盛会,CITE2025将特别邀请品牌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高校等单位,组织采购、研发、技术、高管等具备影响决策权的相关部门莅临展会现场,与参展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创造合作商机。CITE2024集结了创维、TCL、华为机器、比亚迪、富士康、富泰华、长城、通达汽车、中电投资、南方软件园、中建创科园、广电、达沃电子、华强电子世界、深圳赛格电子市场、东莞市赛格电子市场、东莞明和电子广场、深圳宝安电子城、深圳市智能终端行业协会、佛山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中山市信息产业协会100+企业买家组团莅临展会现场。
 
 

 

把握市场机遇,

开启2025新生机!

扫码咨询展位,锁定好位置

 

 

 

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电博会官方公众号
电博咨询一手掌握